上海相册II松江黄阿姨

年,吴四一被调往松江县委宣传部通讯站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他将镜头转向在田间地头繁忙劳作的农民兄弟,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在这之前,他便已经开始用相机记录松江的点点滴滴,从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科技教育、文化宣传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松江社会生活。

面对这些照片,本文作者禹风想到了黄阿姨——一位钟点工阿姨的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当过公社的妇女队长”这个形容一下子让我们把黄阿姨与吴四一照片里的农人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找寻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线索,只能从图片和文字略窥一二,但在那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身上,我们依然能够触及到过去,历史也通过言语、动作和举手投足间的行为,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年夏,50年代松江许多乡村建立了气象观察哨。拍摄地点:松江城北公社松江黄阿姨松江如今只是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但历史上地理范围广大,有过松江府,如今上海市的地面也曾在松江府治下。所谓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

松江黄阿姨?很多人要笑了,大概想起松江府的黄道婆,也称黄婆,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有过贡献。不过,春申要讲论的黄阿姨不是黄道婆,甚至此松江非彼松江。黄道婆的家乡是古代松江府的乌泥泾镇,现在是徐汇区华泾镇。春申谈的黄阿姨住在上海市从前的市郊农业区松江县,是农业户口。撤县设区后,松江县的一大片农田如今城市化了,黄阿姨早已不当农民,分到住房拿到补贴,过上了不靠土地出产的轻松生活,可以讲是上海滩一大批在城乡重叠地段快乐生活的“本地人”的女代表。

春申不想一谈到黄阿姨就鉴别自己有没有小市民心态,如果有,也正常的,毕竟春申从小在南京西路边长大,没一点盲目的缺少见识的市中心优越感不可能。春申表态自己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当然可以,自诩与黄阿姨这样农田上起来的劳动妇女心心相印毫无芥蒂,那未免要成伪君子了。所以,你懂的,春申可以做到的就是要求自己善待黄阿姨,别让黄阿姨觉得与他家的人相处吃力或受委屈……

想必聪明的你已猜到:黄阿姨是春申搬到松江居住后请来的钟点工阿姨。

年春,松江城东新华乡列入松江县首批土地改革试点单位,贫农蔡月珍代表蔡家村农会收回被地主强占的田契与盘剥借据。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新华乡先不谈黄阿姨,谈谈春申寻觅钟点工时先于黄阿姨来应聘的几个女人。第一个是新城商业街上一家家政公司介绍的,因为与春申居住的小区住得近,属于步行距离,所以这女人直接到春申家来面试。

那天约好了下午四点,春申提早在三点四十分准备好,回想了一遍面试要点。正酝酿,突然心跳加速,听见家门被人狂砸,那重击如乐队鼓手打鼓,毫不妥协的打门态度像追债的人逮准了债主。一时间,春申想是不是该先报警。

等他战战兢兢打开门,但见一个皮肤黝黑面无表情的老太站在门口,乡音喝问春申是不是找钟点工,又说以后你门不要关紧,关紧了我进不来……

年4月,防化学战民兵演习。拍摄地点:松江县山阳乡倪家村这事不用多说了。唉,春申迁怒家政公司,马上换了一家,还总结经验,把面试地点换到另一家家政公司狭小的店堂里。春申在约定时间去了,来应聘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由她丈夫陪着,说话细声细气,有点躲躲闪闪。

春申问她身体是否健康,家政公司的女老板立马说她介绍的人都有健康证。春申说那好,由我出钱,医院做体检,然后上岗。这妇人的丈夫说既然东家出钱,我们自己去检查,到时候找你报销。

春申那时多了个心眼,说马医院嘛,现在直接去好了,主要是验个血,很快的。于是双方互相有点尴尬一起走过马路对面,春申替这女人申办了临时病历卡,付掉体检费,女人也顺从地接受了检查。

春申看情形猜想应该没问题,怀疑自己做法是不是过于公事公办,怕没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体检报告是到机器上自取,春申见这夫妻俩不太会用机器,就主动替他们拿了。才低头一看,吓得春申头昏眼花:这女子的肝功能指标一塌糊涂,正是个肝炎患者!春申板了脸,说你们怎么这样!那女人低头不语,她男人竟说他老婆已治疗过出院了,就算肝不好,人也要吃饭工作呀。

春申听了哑口无言,拱拱手,说声保重,只得悻悻而去……

这就不敢再去什么“家政公司”找钟点工了。

年冬,应征入伍青年出发前与母亲、未婚妻依依惜别拍摄地点:松江县亭林镇远亲不如近邻。左邻右舍虽全是新邻居,但某家是本地人,春申找个机会,请求这家帮他觅觅做家务的阿姨。邻居非常热情,很快推荐了黄阿姨。推荐词照录如下:

是我家老村里的,知根知底,人好又勤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当过公社的妇女队长呢!

妇女队长在当时算什么官春申不清楚,但一听就明白是受过培养、不孚众望的那种有能力的农村妇女。春申自然期待见到这黄阿姨了。

黄阿姨上门面试那天,春申家正好大扫除。一开门,门口是个笑眯眯的矮个女人,年纪大概五十五岁上下(春申看年龄很准),短发,脸容甜甜的,皮肤也白,不像是从农地里跑来的。

黄阿姨跟春申打个招呼,春申都还没开口面试她,她已机灵地跑去抢过春申太太手里的扫帚和抹布,问了几个问题,就干起活儿来。春申想这样也好,看她干活的实况。

年冬,在农村尚无电力时期,一些生产队利用畜力带动水车滚动轮盘进行稻谷脱粒。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

年,积极改造低洼田,社员们挑泥填高耕地。拍摄地点:松江县古松公社这下午,春申家如虎添翼,虽大扫除,一点儿没累着春申和春申太太(夫妻俩不是干活的料)。黄阿姨不怕脏不怕累,凡对她有要求都答应一声,直接就给你实现。她不但会干活,而且像是喜欢干活。干完了连汗珠都没,轻轻巧巧的。她也顺从春申的要求,医院做了常规体检,一切指标都健康。

说起这个合乎理想的钟点工阿姨,春申对太太说:“她从前是妇女队长啊,干活冲在最前头,还会动员大家,还会组织开会,是被培养过的。真我们有福。”

春申家的福分还不只有人帮着干活,要晓得,春申太太虽需要帮手,但厨房是她绝不放弃的阵地。一来为保证食品卫生,二来,她是市中心长大的上海女人,只能接受她从小吃惯的上海菜。别人(包括春申)做的菜,她总要摇头的。

黄阿姨看明白这一点,谦虚说自己做不好菜的。她乐呵呵当帮手,把各样菜拣好洗净,春申太太就只要上灶台炒菜炖汤,比较轻松。

年5月,提出“吃饭不要钱”的口号,致使许多公共食堂第二年出现青黄不接窘状。拍摄地点:松江县天马公社

年9月,城北农益生产队建立的“青年农药厂”社员亦工亦农,趁夜凉进行早稻脱粒筛谷。拍摄地点:松江县城北公社终于有一天端午节要到了,春申太太遗憾说自己没学过包粽子,只能到网上去订几个应应景了。黄阿姨笑了:“你们买点好猪肉吧,粽叶我乡下去挑,粽子我会做。”看黄阿姨做粽子是一种享受:米饭在酱油里调成棕黄色,五花肉切成块,精肉也切成块,腌在酱汁里。黄阿姨处理好她搞到的箬叶,这是最正宗的粽叶,是阔叶箬竹的叶子,呈现一种自然的浅墨绿色,同超市里出售的粽子用的那种来路不明的包裹物全然不同。春申都忍不住要凑上去闻闻叶子的气味。

黄阿姨感叹说她从前在农村里不是单独做粽子,村里总是一大群妇女聚一起,边开开心心聊天,边分工准备原料。那时天真蓝,空气真香,蒸好了粽子,男女老小一起吃,真开心。春申太太问她现在怎样,黄阿姨也高兴说大家都分到房子,住开了,不在一起包粽子啦。但还常常聚会的,主要是到麻将馆里打麻将。

年12月,实行“军事化”劳动组合,一度生产队男女社员分别寄宿并组成班、排,图为队列集体出工场景。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春申家的厨房像出现了一只只浅墨绿色的小动物,粽子们排成一行又一行。收拾起碟碗,黄阿姨和春申太太一起拿两只三只粽子分开装食品袋,放进冰箱冷冻室。还另外放开一些,她回家时顺路送去附近春申父母家。大家都能尝鲜。有黄阿姨在,春申和太太常常可以吃好粽子当健康的点心,不再担心添加剂和防腐剂。

时间久了,东家和阿姨相处愉快,黄阿姨就喜欢同夫妻俩聊天。她聊兴很浓,不停地发出感叹和笑声,常因此慢了手脚,耽误了做事。春申夫妻有点不满,但还不到同她计较的地步。春申太太总跟春申说黄阿姨毕竟年纪大了有些寂寞,大家都是人,应该互相宽容,还是别让她发现我们其实不喜欢她话多。

春申夫妻都在外企做管理工作,老板们对他们的要求可谓苛刻,哪怕当上经理总监,也总会有上司常常来“敲打”,促使他们工作更有效率。春申和太太也因此对部下讲求效率。而很明显的是:家里钟点工黄阿姨的办事效率正不可避免地呈现下降趋势。

不过,有另一件事挽救了春申夫妻对黄阿姨的负面感受:黄阿姨能帮他们种些蔬菜!

年冬,实行劳动力大兵团集体下田,午餐时征用收集了农户的炊具,至田间埋锅烧饭场景。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

年冬,新五公社开展大规模整治低泖田河道工程。拍摄地点:松江县新五公社

年秋,松江至米市渡公路侧,利丰大队社员收稻劳动后,午餐前顺带稻束回家。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利丰大队春申家有个挺大的阳光充足的阳台,春申又有朋友在工地上干挖掘工作,这朋友有次兴冲冲把春申带到附近一个征地点。农民已搬迁了,朋友的工作是拆除这块地面上所有旧房子并平整土地。当然是这些房龄五六十年的农民房地底下。房下土除了要多晒阳光,农药残留和肥料肯定没有。朋友让挖掘机爬在挖开的大凹坑里,翻旧房底下的土层,挑看上去肥沃的土挖了些,装袋子送到春申阳台上,倾入春申早准备好了的长方形大瓦缸。春申想种些的蔬菜,他很快搞来了各种种子。

为保证成功率,春申让黄阿姨播种,放任她全盘按经验处理,先把鸡毛菜和菠菜种出来尝尝。除化肥和杀虫剂不能用,其他随便。

没想到,历来微笑顺从的黄阿姨摇头说“勿来个,勿来个”,啥意思?她大惑不解看春申:“不用化肥,难道用粪肥?阳台上会臭的,不卫生;如果不打杀虫剂,那更不行,菜全给虫子吃光。”

年春,医院专家深入田间与社员交谈。拍摄地点:松江城北公社春申感到有点气恼,黄阿姨不懂他的出发点。春申又不是没钱从菜场买菜吃,纯粹玩玩无公害蔬菜这概念嘛。用粪肥?好笑。春申就靠土壤自己的作用,不要肥料!

黄阿姨听了春申的耐心解释,模样从困惑到苦恼,低头不再说话。

很快春申家试种了鸡毛菜。菜籽发芽时,春申夫妻俩同黄阿姨一起开心说笑,抢着浇水,期盼吃上自己种的蔬菜。过了梅雨季,菜长大了些,叶色嫩绿,看着很精神,春申更开心了。可真是一夜间变生肘腋,某早晨醒来,大瓦缸里绿色消失了!仔细看,也真看不清啃食叶子的细小虫子。黄阿姨说那是一种小红色蜘蛛,春申则发现了几丝细小青虫……自然界有自己的法则,于是春申家受了自然灾害。

不气馁,春申让黄阿姨改种比较硬扎的小青菜,这是本地蔬菜,比较抗虫害。春申夫妻俩耐心伺候这些苗,看它们慢慢生长。因为没用肥料,从农舍底下挖出的土又是黄黏土,菜长得很不神气。到秋天收获了一茬,春申夫妻吃了个新鲜,但产量很低。黄阿姨早就预言过这一结果,她是当年热火朝天“农业学大寨”时的妇女队长么,她对土地上的东西比春申夫妻懂得太多!

年,大田插秧场景。拍摄地点:佘山公社河泾大队终于,春申跟黄阿姨妥协了,听从她建议在初冬种蚕豆。黄阿姨回乡下跟人买来蚕豆苗,价格便宜得像没花钱一样。她高高兴兴把苗种了,还洒了白色颗粒的化肥,是从附近农贸市场里买来的。春天,蚕豆花开,蜜蜂飞舞,紫色带白点的花带着春天气息,很快蚕豆豆荚出现了。到了五月,春申夫妻和黄阿姨一起摘豆子。从自己阳台上的出产里,春申夫妻尝到了乡土的美味……

春申夫妻对黄阿姨非常满意和信任,超出了对一个钟点工阿姨该有的分寸。

事后春申夫妻责怪自己,他俩认识到不全是黄阿姨一人导致了后来的“关系破裂”。

至少,不能把责任全归在她身上。要明白,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

年,“向雷锋同志学习!”城东公社兴隆队妇女干部向青年讲述雷锋事迹。拍摄地点:松江城东那件事是这样的:春申和太太准备去一次欧洲,正是炎炎夏日,他们把钥匙放心交给了黄阿姨,让她定期来家打扫卫生和浇灌花木。其实春申夫妻是不想让黄阿姨这个夏天没有收入。他们真是为她着想多过为自己了(通常春申夫妻不愿自己不在家时有别人进家门)。

春申夫妻在欧洲游览并访问留学时的好朋友,几乎都放下了上海的事,也懒得询问黄阿姨,因为阿姨不上网,只会接听手机。

等春申夫妻回到家,发现有两个电器不正常,似乎断过供电。追寻原因,竟发现自家的电表和出门时不同!

年头上春申家刚因旧表故障换了新电表,春申家的电表挂在私家铁门里面。出国前,春申反复叮嘱黄阿姨,告诉她她只是钟点工,不能带任何旁人来家里,也不能放任何外人进入私家空间。黄阿姨答应得好好的,那么,电表是被谁换掉了呢,还影响了家里的电器。

找物业公司了解情况,原来,电力公司的外包单位在未征得业主本人同意的前提下进业主家门换了表,他们这次换上的新产品,可以“更准确反映用户的用电量”。

年夏,松江人民游行示威,抗议美国军队进驻宝岛台湾。拍摄地点:松江中山路

年11月,建造的松江钢铁厂一隅(于次年报废)。拍摄地点:松江县景家堰

年春,外宾来到城东幼儿园参观。拍摄地点:松江城东公社新生生产队春申夫妻把欧洲带回的礼物送给黄阿姨,乘着她高兴,问她换电表的事。黄阿姨一下子僵住了,显得担惊受怕:“你们不会怪我吧,其实事后当天我就后悔了,你们告诉过我不能让人进铁门。”那黄阿姨你怎么就放外人进门不分青红皂白断电换表呢?

黄阿姨低头说:“他们个个很凶很凶,他们说他们代表国家。他们是国家的电力公司,有权进来换表!”

春申夫妻心里难过,春申告诉黄阿姨这些工人说的是骗人的话,他们不代表国家,没资格代表国家。他们根本也不是电力公司的员工,是接受外包业务的私人公司雇工。

但说这些有什么用?黄阿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她说:“如果每月电费增加了,多出来十几二十元,从我的工资里扣吧。”

送走黄阿姨,春申和太太都苦恼。首先春申打热线电话投诉了电力公司,得到了对方的道歉。然后春申夫妻讨论是不是该换个钟点工阿姨。

年,解放初期,松江农村尚有为数不多的风力水车。拍摄地点:松江城东

年春,50年代,陈永康农业社不时有外国农业专家前来考察交流。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联民社

年秋,50年代农业生产队水稻收割后,普遍组织小学生到田间拾取稻穗,力求“颗粒归仓”。拍摄地点:松江城东自然,这是痛苦的抉择,掺杂了甜酸苦辣的情绪。最后是春申拍板,决定让黄阿姨做到年底,新年起换个年轻些的钟点工阿姨。要不然,黄阿姨的思维定势说不定哪天会把春申家害惨。她不懂得在这个家,她只是个雇工。她越权处理,侵犯了很重要的原则,却糊里糊涂,还认为只是每个月多一点小费用,她可以赔。当然,黄阿姨慢慢也明白了她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得到春申夫妻的信任。她跑到春申父母家倾诉过一回,春申妈妈告诉了春申。黄阿姨觉得她只是被那些工人戏弄了,但原则上她没错。春申夫妻人在国外,她只能服从比她更有权威的人。她没办法拒绝。

到了黄阿姨真要离开的那天,春申和太太都很伤感,但是裂痕已在那里,也没法忽视。春申家需要的钟点工阿姨,是那种春申夫妻不在家时能守住家门的“悍妇”,她要善于声称自己不是公寓主人,没权力接待外人,并把任何试图进入者骂出去甚至打出去。如果黄阿姨能这样做,春申夫妻一定会待她如家人,可惜她不能。

春申太太轻声细语地跟黄阿姨结算了工钱,送了她一袋子早准备好的日用品以及给她孙子准备的文具。黄阿姨还是微笑的,说以后有事随时可以来帮忙。

春申送黄阿姨下楼,到小区门口,春申摸出自己准备的信封给她,里面是春申的五百元私房钱……

年秋,五六十年代享誉市郊的新五公社业余文工团排练沪剧《罗汉钱》场景,左侧第一人为著名农村剧作家徐林祥。拍摄地点:松江新五

年秋,60年代,松江有志知识青年踊跃参加新疆建设兵团,图为上海火车站待车场景。拍摄地点:上海火车站

年,上海交通大学工作队师生与古松公社干群劳动之余合影拍摄地点:松江县古松公社后来,春申父母说让黄阿姨有空来帮帮我们吧,至少我们两个老的一周可请她来三回。春申觉得爸妈体贴。黄阿姨和春申的父母处得很好,尤其是春申父亲重病到过世的一年里她非常尽力。

春申父亲过世后,母亲请了个经过专业培训的住家阿姨帮忙,但黄阿姨还是每周跟她通电话,给春申妈送她自己种的菜。

春申夫妻去看妈妈时碰到黄阿姨,见她依旧健康有力,就很欣慰,只提醒她不要太沉迷玩麻将,千万不要赌钱。

黄阿姨笑着说一起玩麻将的全是年轻时一起下田劳动一起参加种种运动的老姐妹,说是打麻将,其实只是聚在一起说话热闹而已……

文字作者简介

禹风,小说家,上海人,PADI高阶潜水员,巴黎高等商学院硕士。著有长篇小说《静安》《蜀葵》《大裁缝》《巴黎飞鱼》《潜》《夜巡》等,作品发表于《当代》《花城》《十月》及《人民文学》等文学刊物,多描写巴黎、上海及北京的城市人生。

作品介绍

年,吴四一正式开始从事摄影事业。同年5月,上海松江解放后,吴四一便来到这里,在中共松江地委文工团参与宣传社教工作。多年以来,他都满怀着极大的热情,把镜头对准劳苦人民,坚持用相机记录着松江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松江从解放到改革开放这60年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迁。

在不知不觉中,吴老用胶片定格下的画面有4万多张,那些在当时看来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却在日后成为了宝贵的历史档案。从未有人安排他进行这样长年累月的记录,这或许就是吴老内心深处的一种坚守一直在支持着他、鼓励着他。

吴四一很多的照片都跟水利有关系,还有很多是关于农业、铁路的内容。年,吴四一被调往松江县委宣传部通讯站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他将镜头转向在田间地头繁忙劳作的农民兄弟,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吴四一担任《松江日报》的编委和摄影记者,用胶片定格下了黄浦江上第一桥松浦大桥建成通车的历史时刻。

吴四一60多年来以摄取纪实照片为己任,其摄影作品已经颇具代表性。体现在辐射到整个上海地区,从解放到改革开放那一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由吴四一拍摄记录下来的。有些事情就像文物一样,能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代表性。他的照片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档案式记录的形式,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科技教育、文化宣传等各个方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松江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历史的记忆,是社会的反映,也是真实的再现。信息内容丰富,历史脉络清晰。展现了上海松江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建国初期那些反映松江城市面貌的留影,以及松江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建设的历史场景。那些昔日的影像对于我们而言比较久远,现在的读者一般很难看到,更显得弥足珍贵。

摄影师简介

吴四一,年生人,祖籍安徽桐城。年,吴四一参加了进步学生运动,18岁第一次拿起照相机拍摄。年,吴四一正式开始从事摄影事业。年,被调往松江县委宣传部通讯站工作,年,担任《松江日报》的编委和摄影记者。上世纪50年代,他曾任《华东画报》、《新华日报》通讯员,并先后担任《松江画报》、《松江水利志》的编委。上海摄影家协会先后于年和年两度为其主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并颁予其“金牛杯——耕耘奖”、“绿叶摄影创作终身奖”。年7月,作为松江摄影协会顾问的吴四一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年”荣誉证书和奖章,其作品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可见一斑。

鸣谢: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韦海

“澎湃新闻/视界”发起“上海相册”项目,旨在梳理、挖掘上海摄影师群体代表性作品,从宏观、微观层面呈现给读者一系列关于上海各时期、各领域的影像,并通过与上海作家这一群体的合作,收集撰写属于上海的故事,以此碰撞出一种关于城市发展脉络新的表达方式和观看角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