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鹏老师今年也七十多了。他翻看着旧时的老照片,不禁感叹人生的匆匆岁月。他很怀念照片上的前辈们。今天如果他在厨艺上有所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离不开他们的教诲。他看着照片,跟我们讲述着他的故事。
上面两张照片是改革开放时期硕果仅存的几位一代京师:赖炳荣、王炳清、古德明、付文华、沈远华、沈远明、冯钊、王维舟等,他们都是贵州现代餐饮业的泰斗、奠基人。
赖炳荣老师
改革开放初期,关志鹏老师奉调到贵阳教学餐厅任教,是最年轻的一个老师,经验不足,赖炳荣老师就跟他讲:“你师傅不在了,不懂的问我。”(当时他的师傅赵平顺——也是中商部命名的技师)已仙逝。赖老师说这话,让他感觉到有师傅的温暖。
关老师说,有次他教涨发蹄筋,仗着自己炉子功夫尚佳,臭显摆,蹄筋跑得浑园鼓涨,漂亮!学员们喝彩喊好,正暗自得意时,老师把我叫到一旁,轻轻告诉我:“蹄筋跑透就行了,不要太泡,不然吃起来爽脆有余,软糯不够”。不当学员面指正,给他这样的年轻教师留了面子。
赖老师对他工作上高标准要求,生活上关怀备至。他说老婆生孩子,他年轻没经验,很多事想的不周到,他自掏腰包吩咐采购员买来杀好,给我带回去炖汤给老婆坐月子。
付文华老师功夫深厚,单拼双拼,象形花拼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已频于失传的六角高庄、八角高庄拼盘都是毫无保留地教,做花拼我也算说得过去,但修胚下来的边角料剩一大堆,而且成菜后数量过大,往往超过主题大菜,有喧宾夺主之嫌,在付师的悉心教导下,才正确地掌握了拼盘的要领。
王炳清老师给学员和青年教师上课,首先就是讲厨德,从旧社会讲到新社会,厨德先于厨艺,高于厨艺,他年纪大了,但从不端大师架子,他说言教不如身教,当时他己六十多岁高龄时,带头捅下水道,冒险爬梯子上屋顶检漏。一次半夜三更接到紧急任务,天寒地冻,漫天大雪,他深一脚浅一脚挨家挨户叫醒厨房工作人员起来赶任务……众人都休息了,他还在忙活。
一次厨艺大赛,展台上一尊大型立体造型的裱花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飞檐翘角的黔灵公园大门,琉璃瓦五彩缤纷,石狮子威武雄壮,连大门上的铜钉都锃锃发亮,栩栩如生,看看标牌,竟是出自旧社会童工出身、没文化,更没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的冯钊老师之手,真难以想象!!!
黔菜泰斗古德明德高望重的古德明老师是当时省内唯一的全国评委,在全国烹饪界的地位甚高,但老师更看重的是作为贵州最高端名师之一的责任和担当,贵州当时经济欠发达,历史悠久的黔菜和黔菜厨师队伍还不太为众人所知,老师在全国餐饮界大声呼吁呐喊,和上海名师吵,和中烹协争,竭尽全力,硬是把生我养我·品质超群、原汁原味的大美黔菜、黔点推介给全国人民,令全国餐饮界、全国人民刮目相看。为黔菜出山奠定了基础。
文质彬彬、笑容满面的王维舟老师用毕生证明了“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的诺言,高超的服务技巧,美味的佳肴总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全在于他对宾客如亲人的爱心。他不是专业厨师,但也懂做菜,我还记得他教我做过的天津菜“糖醋面筋”现在我都还教徒弟们做。
最令人难忘的是一次,沈远明老师,带队到贵阳参加什么赛事,他是大名人,饭店领导宴请他,饭店老总悉数出席,我是总厨,也唯唯诺诺地恭陪末座。丰盛的菜肴一一端上来了,众人相邀,他不举杯作答,一问之下,沈老师说:“古老师的弟子刘洪举、谢文新没安排,还不晓得在哪点吃饭呐,我也吃不安心呀!”饭店领导忙说:“请他们快来”,沈老师仍未举箸动筷。饭店领导恍然大悟,连忙说派车去接,沈老师才露出笑容来。
是啊,厨师队伍就是一个整体,在沈老师眼里,不论师徒门派都要互相关照,互相帮助才是应有的门风。
前辈大师们都是厨德高尚,厨艺高超,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人,宗师仙逝,化作永恒,他们的佳肴名点,仍流行于贵州乃至于全国市场,他们的精神仍是我们的榜样,使得贵州的烹饪之花越开越茂盛,香飘黔贵大地。
关鹏志:著名资深黔菜文化人、省劳动厅评委,《中国名菜大典》、《中国黔菜大典》编委专家委员,年首届市厨师大比武荣获“荣获”最佳红案厨师”,年获贵阳市最优风味金品奖”,贵州饭店原行政总厨
感谢您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