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皮炎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811252.html
书房的架子上有一本相册。硬厚塑封,印有西湖的彩色图案。一端由黄色的螺旋铁圈固定。翻开内页,是许多黑色的硬纸,每张上面附一同等宽窄的透明薄纸。
它是年大学毕业时几个朋友送给我的。当时,他们与我同在杭州上大学。因来自一个公社,平时往来较为密切。
此后,每拿到一张照片,我便将它放在相册内页的薄纸下面。为避免照相折叠或丢失,还买了许多三角贴,粘在黑硬纸上,用来固定照片的四个角。
生活如水,照片也由相册的第一页渐进式推进。当放满最后一页时,我就淘汰一部分,再增添一些新的。但到了后来,有了智能相机、智能手机,有了电脑的照片存储,老相册的照片就基本固定了下来。
虽然老相册的照片不多,但我依然珍视如宝。每有空闲,我会拿下相册,静静翻阅,而在这一刻,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就会一一浮现在眼前。
那张彩色照,是邻居大伯从台湾回来时照的。照片里坐着的是几个长辈。邻居大伯西装领带,大腹便便,坐在中间。右边是他的几个至亲。左边,便是我的父母。父亲刚生过一场病,脸色苍白,身材瘦小,手臂像芦柴棒一样细。母亲紧靠着他,似乎在扶着他,怕他跌倒。背景是不远的池塘和远方的名为牛角尖的高山。这个五六户人家小山村,群山环抱,木质结构房屋基本破旧。如今,已平整成土地,种上了枣树。
那张照片是我用大伯的傻瓜相机拍的。当时,我的文化程度是村里最高,他们很相信我。因是第一次拿照相机,很多照片没能拍好,这张照片也有同样问题。它的左上角因曝光不好,成了黄黑色的。事后,我感到很过意不去。
但这并不能抹杀那张照片的重大意义。它不但是大伯三十九年来第一次踏上老家的见证,也是留存下来的我父母的唯一一张合影。从我记事时开始,父母聚少离多,而且感情不好。父亲在外干木工活儿,一去几个月。母亲料理着家里家外,常年劳碌。父亲回家,与母亲也很少交流。直到这一年,生病的父亲不能再外出干活儿了,两人的感情才好起来。拍了这张照片不到一年,父亲撒手而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全家福,是在我工作的学校拍摄的。当时拍照的是一位姓楼的老师,地点在单位刚修建的操场,背景是一幢三层教师宿舍楼。当时,我们住在三楼一个二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因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尿桶拎到下面的厕所里倒掉。
照片上,我与妻子站在后排,前面是母亲。她穿着干净的蓝色衣服,坐在藤椅上。怀里抱着刚一岁的孙子。孙子头大脸大,穿绿白相间的毛线短褂,一副懵懂无知的样子。这也是母亲最后的照片。
在父亲已离开人世后,母亲也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后,随我到乡下的学校。一边带孩子,一边吃药养病。在学校里待了三个月,便旧病复发,回到老家。不久,追随父亲而去。他们苦了一世,到了能享福的时候,便带着一身伤痛离开了我们。
年的全家福,是在岳父七十大寿时专门请的摄影师拍的。地点在岳父家旁边的晒场上。道具是摄影师的一辆红色摩托车,我和妻子分立在摩托车两旁,靠外的手抓着摩托车把手。儿子则前倾在摩托车上,张开双手抓着摩托车的两个把手,满脸通红,非常兴奋。
当时,我们还没有房子,交通工具也只有自行车。儿子长期待待在外婆家。他对舅舅的电动车很感兴趣。一次,舅舅的电动车坏了,在家修理了半天,没修好,就抱怨了一句:“这破电动车,扔掉算了!”儿子马上一脸开心地说:“不要扔,舅舅。可以给我爸爸。它‘呜、呜、呜’速度好快。不像我爸的自行车,慢得像蜗牛一般。我每次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屁股都酸痛酸痛的。”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最后一张照片是为我家的单反照相机拍的,时间在儿子上大学之前,背景是我家房子。蓝色的外墙,棕红色的屋顶,树木苍翠的庭院,儿子站在中间,我和妻子分立两旁——我们都步入中年,脸上有了皱纹,头发有些花白,但儿子风华正茂。他将远赴天津,外面的世界正徐徐向他展开。
照片里,每人的脸上都是幸福满满的。那年,这年造好的两间三层的房子,账已还清。妻子抛下了那辆跟她九年的名为“五羊公主”的红色摩托车,宠上一辆新宝来的新车。一切像照片上的天气一样,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事事实现夙愿,处处捷报频传。”朋友写在旧相册扉页上的祝福时时激励着我们。这些年来,我家又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在电脑的电子相册中有所体现。为保持人世间故事的连续性,我将冲洗几张代表性的照片,添加在这旧相册的里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