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档》,是C视觉影像数据库推出的一档历史影像栏目。在这里,您能阅读到一部记录四川发展变迁的历史相册。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翻开这些泛黄的老照片,总能勾起无数人的过往记忆。本期我们从C视觉·珍档栏目征稿的众多投稿中,选编了C视觉摄影师李荣伟拍摄的《那些“消失”的成都老街》。这组黑白图片里的部分影像是李荣伟30多年前拍摄的成都崇德里,这条成都闹市区里的小巷是他外婆的居住地,对外婆的感恩和怀念都被他定格在了方寸之间。年,只有8米宽的成都纱帽街,曾是“汽配一条街”,如今已成为春熙路太古里最繁荣的高端商业街。西起崇德里,东止天仙桥南路,距离成都太古里只有几百米的镋钯街曾经在年入选“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年,崇德里在老成都东门靠近合江亭一带,老成都称“水东门”。过去,这里是商业、水陆交通枢纽,很多外地商人在这里置地建房,经营生意。年,一个叫王崇德的商人买下了该地建房,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崇德里。如今,崇德里已成为成都人喝茶、休闲、餐饮等老成都人休闲生活一条街。年,成都金华街在城区北部,东起解放路二段(对内曹家巷),西止人民北路一段(对新村河边街),全是旧式平房。改革开放以后,整条街道都是电子元件经营商店,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电子街。大同巷曾叫大坟包,因过去这里有个很大的坟墓(成都俗称坟墓叫坟包)。由于“大坟包”作为街道名太不文雅,年才改名为“大同”。大同巷最窄处只有80厘米,只能容纳两个人通过,是成都最窄的巷子。年,成都大同巷。多年来,李荣伟长期利用业余时间,从工作生活的青白江赶车到成都,采用街拍的方式记录成都的大街小巷,用相机以客观直白的方式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理解与热爱,用影像见证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变迁。这些黑白影像留下了已消失的市井文化和街巷生活的点滴过往,很容易就唤起老成都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摄影是记录、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摄影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人,而老照片总是能勾起无数人对过往的记忆。图据C视觉摄影师李荣伟拍摄文字
吴传明年,成都包家巷。包家巷在清代叫“永明胡同”。后来因这条胡同迁来姓“包”的居民居多,故在辛亥革命之后,“永明胡同”就更名为包家巷。包家巷是成都人的“摇篮”,很多老成都人都是医院出生的。年,这所年成立的“四川省高级医事职业学校附属产院”更名为“医院”;年时医院合并为“成医院”。后来,因多次更名搬迁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身处市中心的包家巷,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始终保留着一份静谧与闲淡。在不长的街道两旁,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时常还能看到一群一群的老人们簇拥着打牌、下围棋,过着舒适、安逸的悠闲生活。位于四川省民政厅后面的光大巷,北邻督院街,南接丝棉街,东界龙王庙街、镋钯街,西去东丁字街、青石桥街。虽然地处繁华热闹地带,却因街道狭窄,仅有住户,没有商铺而冷清、萧条显得寒碜。青黛砖瓦的清朝古街道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的较有规模的清代四合院落。年、年相继进行修复、重建的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仿古四合院落、花园洋楼和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川西民居风格特色的建筑群落,集中体现了老成都人独特的市井生活和文化底蕴,而成为当今的旅游打卡地。年,成都玉成街。年,成都大安茶庄。每一张老照片,都是历史的缩影。在四川日报,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始终用影像记录着历史变迁,用镜头见证时代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摄影记者。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无数次清脆的快门声,几十位新老摄影记者为创刊超过70年的四川日报留下了数万幅珍贵的历史影像。我们在收集、整理、归纳C视觉影像数据库历史影像的同时,推出定期更新的历史影像栏目——《珍档》,这里的每一张老照片都承载一段历史记忆,讲述一个动人故事,感受一种时代脉动,您能阅读到一部记录四川发展变迁的历史相册。即日起,C视觉历史影像数据库向全社会征集“老照片里的四川”,通过历史影像,了解四川的过去,感悟四川的人文,循迹四川的历史脉络,感知四川翻天覆地的变化。征稿启示如果您手中存有“四川故事”的老照片,欢迎投稿。您可通过“C视觉”影像数据库注册、上传,或通过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