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如同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发生着一日千里的变化。不断强大起来的国家、文明开放的社会风气和丰富美好的生活———种种气象都被记录下来,出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回望乡土以及歌颂美好生活之作。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精品纪录片。而近些年来,由民间制作的纪录片也异军突起,《河西走廊》《重生》《乡村里的中国》《出山记》……以民间视角,娓娓道来中国大地上行进的故事,成为国家记忆中鲜活、生动的篇章。
1
专业,耐心皆源于热爱
△纪录片《河西走廊》海报
年,焦波开始用照相机为父母拍照,30年中,拍下了1.2万多张照片;这期间,他又拿起摄像机,开始为父母记录影像,总共录下小时。这对鲁中普通农村夫妇从60多岁到90多岁的朴实生活里的多个细节,儿子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夫妻相伴去种地、搓背、挠痒痒,过节时子女回家时的喜悦操劳、离别时的难过酸楚……《俺爹俺娘》里,展现的不只是“俺爹俺娘”,可以说是几亿农民家庭的缩影,他们辛勤劳作,磕磕绊绊,却又相濡以沫。
《话说长江》《望长城》等老一代纪录片,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等元素,堪称经典之作。而如《俺爹俺娘》这样看似平凡,却触摸到人们内心柔软的纪录片,虽然是小成本制作,却实现了出色的社会效果。
年,焦波拍摄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播出,获得中央电视台评委会大奖等多个奖项。焦波记得,一位法国评委说:“全人类只有亲情是相通的,《俺爹俺娘》能感动世界。”
由于《俺爹俺娘》的成功,一位广电总局的领导找到焦波,想请他拍一部能反映城镇化过程中落后山区真实状态的片子。但有一个要求:必须每天都住在村子里,和农民生活在一起。焦波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说,“虽然我已经到城里工作生活,但骨子里还是个农民。我喜欢农民,了解农民,他们身上有最宝贵的纯朴、热情、坚韧、执着,这也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回到山东,在沂蒙山一个小村子住了天后,拍摄到近个小时的素材,焦波推出他的新作《乡村里的中国》,原汁原味记录下来农民的精神追求和难言的苦衷、父子两代人的心灵沟壑、村民与驻村干部的矛盾与和解等等,这部片子又获大奖。
“前三十年,我拍摄俺爹俺娘,如果上帝再给我三十年时间,我会一直拍摄乡村,会终生在泥土里种植故事。”年,焦波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专注于拍摄乡村电影。
贵州省遵义市委宣传部长郑欣观看《乡村里的中国》后深受感动,辗转联系到焦波,问他能不能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