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晖DS418Play体验转变,从硬盘

此前在群晖DS+II选购备忘录中,就「为什么要买」,「怎么选」以及「怎么用」这三个方面,以我为个人角度做了次简单分享。

可是这并不能够直接套用在企业级应用中,那是因为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人员数量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都要更多和更为复杂。就说ZAEKE知客这个小工作室为例,员工数量虽然还没超过两个巴掌,可是算算每个人手里的笔记本、台式机以及手机等总算设备,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字。

要统一且集中的管理这些工作资料,绝对是个麻烦事。并且这些员工和设备,还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之间,互相还需要协同工作和频繁的传输资料。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考虑的是有可能出现的人员流动问题,所导致的权限管理以及资料安全隐私需求,并且在使用成本以及采购成本上得有所控制。

所以相比起个人用户而言,企业特别是小型工作室更为需要有NAS,对资料进行统一的储存与管理。并且这台NAS需要有足够大的容量,足够强的处理以及网络性能。更是需要部署和使用协同公爵,还得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权限划分和管理规范。

今天就以群晖DSplay为主角,分享NAS在小型工作室中的实际应用。

单调的「黑盒」,是塞进角落里的沉默

虽然说这都已经年了,虽然说「颜值」这个词都说滥了,虽然说这是群晖的最新作,可是DSplay依然称不上有美感。通体均为黑色的工业塑料材质,整体方方正正的造型设计,努力地柔和棱角、边缘,这已经是群晖费尽心思后的最终成果。

是的,NAS就和路由器、交换机、网线等网络设备一样,都是在完成配置后就被塞进弱电箱里默默工作。

既然外表不重要,那么我们就说内在。

长的就不够好看,群晖DSpla还顶着个「大肚子」。

这个「大肚子」就是四盘位设计,按照目前在售的硬盘容量最大为12T计算,其最大容量可达48T,这足够满足一个小型视频团队使用了。要是考虑到硬盘的售价,实际选购时的容量将会是8T、6T甚至是4T,四盘位设计也有助于在足够大的储存容量和相对较低的硬盘总价之间,灵活地取得平衡。

在细节方面,定位相对高端的群晖DSplay给每一个硬盘都设计有独立托架以及锁定装置,前者方便硬盘的安装与拆卸,后者则是防止硬盘被意外取出。在这里强烈建议安装硬盘后即刻锁定,这是因为在日常运行、关键动作或磁盘阵列部署时,取出硬盘都将会造成资料丢失、损坏等情况。

要是以接口的数量和种类来说,群晖DSplay就配备了两个USB3.0接口与两个千兆网口,相比别家有SD卡槽、HDMI接口以及eSATA接口要逊色。可是通过DSM系统的支持,亦或者是加装相应的硬件设备后,其可实现相当多的玩法以及可能。

比如说将两个千兆网口组合成链路聚合,能够提升多用户在同时读取/写入数据时的速度;启用「USBCopy」功能后,在插入U盘或读卡器等设备后,将自动把资料进行储存备份,而无需通过电脑或是人工操作;通过「HyperBlackup」,还能够定时地将资料备份至外置硬盘、云盘或是另一台NAS中,起到多重保险的作用;通过接入USB声卡、网卡、摄像头以及打印机等设备,实现脱机听歌、云端打印以及监控视频等功能。

此外群晖DSplay还支持内存扩展。

其共计提供两个内存插槽,单个插槽最大可支持4G容量,也就是说最高可扩展至8G内存。更大的内存有助于系统的流畅运行,特别是在图片/视频转码、应用运行以及多线程下载等使用场景有,尤其有明显帮助。

此外相比起上一代需要将机身完全拆开后才能够安装内存而言,群晖DSplay只需要将硬盘托架取出,即可方便的安装内存条。

要说在硬件层面上可吐槽的,那就是群晖一如既往不给力的防尘设计。

为确保能够持续且稳定工作,群晖DSplay设有两个风扇,直接为硬盘吹风散热。并且在侧面有相应的镂空,相比上一代还直接去掉前面板,以加速空气流动。

可是这些区域都没有设置任何的防尘网或防尘设计,所以即便是塞进弱电箱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后,侧面原本是镂空的「Synology」标识都因为积灰而变成实心。

要说加装防尘网有技术难度么?并不,在机身结构几乎一致的DS+上,群晖就在侧面镂空处加装防尘网。要说成本有多高?并不,我估摸实际成本不超过5块钱人民币。

所以只能够吐槽,群晖区分产品定位的首发,实在是过于简单直接且粗暴了些,对于用户体验还得上点心啊。

「硬件免费」?这可能是最接近互联网思维的产品

要是按照已经不流行的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硬件免费,软件赚钱」,那么群晖还真可能做到了。

不不不,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群晖以后的NAS都不要钱了。而是指相比起硬件而言,其专门为自家NAS所打造的DSM系统,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以及最具价值的。所以在群晖的用户群里,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包括我)都认为,花钱买的并不是NAS,而是DSM系统。至于NAS本身嘛,其实是买系统送的。

在群晖DS+II选购备忘录中,已经大致介绍如何安装以及使用DSM系统,在这里就不再累赘介绍,直接进入主题:企业级使用场景中的应用。

首先要明确的,是企业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使用场景等,与个人使用者完全不同。要说其中最为关键且重要的,那么就是「人」的问题。在ZAEKE知客这样的小型工作室里,人员数量长期不超过两个巴掌,可是不同人之间依然有不同的职位与职责,所引申出来的,就是有不同的权限。

比如说负责拍摄照片的编辑,能够对「Photo」文件夹进行读取和写入等操作,而其他岗位则只能够读取,避免图片被误删除或覆盖等情况。比如财务、商务等岗位所撰写的报表、合同等文件,应仅限于本部门甚至是本人查阅,以确保信息安全。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给每一个人设置好相应的权限。

在DSM系统中就能够创建不同的用户群组以及用户账号,并分配不同的权限。要我说这项功能还做的挺详细的,除常规的文件夹读取/写入等权限外,还能够对使用应用程序的权限、可用空间大小以及连接网络速度等细节进行设置。此外还能够对账号进行前置的密码更改以及停用,还有IP白名单、防火墙等功能,以进一步加强账号与资料安全。

那么在安装好DSM系统、部署完磁盘阵列以及设置好用户权限等一系列操作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访问到NAS。

其实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办公室的这个固定使用场景和地点里面,我个人最为推荐的是「映射网络驱动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方法操作起来最简单,并且也是Windows、MAC以及Linux等操作系统都支持的系统底层功能,甚至在Android以及iOS上都能够实现。当然以功能来说,这也是所有办法中最为简单的,说白了就只能够存取文件资料罢了。(毕竟就只是局域网嘛)

可这已经足够满足ZAEKE知客工作室的日常需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映射好自己的专属文件夹,将原本存储于电脑中的数据,存储至NAS中。这样既是简单的实现NAS对文件资料的统一储存,还能引申出不少好处。

比如说文件资料都储存在NAS中,办公电脑就不再需要用到大容量的机械硬盘,从而节省预算用在固态硬盘,提升工作速度。比如说NAS可以作为中转站,更为迅速且方便的分发给多名同事,而不再需要用到U盘或者是QQ等;比如资料都储存在NAS中,当同事下班或出差后,只需要权限允许即可自行拿取资料,省得麻烦人。

当然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ZAEKE知客们经常需要出差外地。所以与NAS并不是处于同一个网络中,「映射网络驱动器」这项功能就得罢工了。这就要说到第二种连接NAS的方法,也是群晖的独门秘诀,那就是QuickConnect。

要说这项功能有啥特别,其实说起来简单,那就是给你一个固定网址。只需要有网络,即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访问NAS,从而进行资料读写、运行应用等操作。此外QuickConnect的网址还能够自定义与多次更改,并且在安装DSM系统时即会提示操作,部署与实际用起来都非常简单。

既然如此,那么这有啥好吹的?

其实要是没有这项功能嘛,我们也能够实现类似功效。只不过需要申请公网IP、懂得操作路由其端口映射,并且还要面临跨运营商网络时速度慢等问题以及操作要求。而QuickConnect的特别之处,正是在于将这些条条框框给全部讲话,让操作和使用都完全傻瓜化,毕竟点下书签上网谁不会啊。

只不过QuickConnect的使用体验,与NAS以及你所处于的网络速度是直接挂钩的。由于国内的宽带服务普遍是上传速度比下载速度慢的多,这就使得身处外地时通过这一方式访问NAS,其响应速度非常的慢,极大的影响使用体验。

说白了,要是就用来新建下载任务、更改设置或者是查看文件等「轻办公」还凑合。要是打算看视频或者处理图片,甚至下载体积稍微大点的文件,都卡慢到痛不欲生。所以在实际工作里,我还是建议使用网盘服务,当然是作为NAS的补充。

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在DSM系统中就有名为「CloudSync」的功能,用以解决NAS与网盘之间的同步。通过「CloudSync」绑定好相应的网盘服务后,NAS与网盘之间即可实现自动的双向同步。无需任何人工操作,存放在NAS指定文件夹中的文件资料即会自动上传至网盘,反之亦然。

这说起来也是没啥特别的,可对我来说是省事省时。

我所参与拍摄的视频节目也就是「GigaChat尬聊」,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都是由北京团队负责。其在初步制作后需要将视频导出发送,由我完成字幕校对。由于工作时间与地点不同,其经常是在深夜后完成并上传至网盘后,在深圳的我才能够下载到。

这还得等到我睡醒后,再下载好视频,才能够完成整个工作。这中间一来一往的,就耽误了不少时间。通过「CloudSync」功能,当北京团队将视频上传至网盘的指定文件中,NAS就会同步下载该视频,使得我起床后即可马上查阅,省去操作和下载的时间。

同样道理的,出差前我就会将可能用到的照片或是大体积文件存至NAS的指定文件夹中,即可关机睡觉,不用等网盘一个个上传。并且在外地出差时,这些已储存在网盘服务中的文件资料,显然下载速度就要比QuickConnect要更快。

成为生产力工具

如何定义NAS?

在我个人看来,NAS往小的说就是个网盘服务。只是这个「网盘」仅属于你,具备强烈的私有化与本地化属性,天然的就具备有更高的安全系数。所以无论是群晖亦或者使用者,都将这一点作为NAS最大的卖点。可是往大的说,NAS所具备的足够性能以及如此高的安全系数,结合其使用场景,是很适合用来承载企业级应用的「服务器」,是具备有生产力的。

正因为如此,群晖在最新的DSM6.2系统中,围绕着「生产力」这件事情开发并重新包装了一系列的新功能。希望将NAS从此前简单纯粹的安全储存工具,拔高成为生产力工具。

这一系列的新功能分别是Drive、Moments、Office、Calander以及Chat,分别对应资料同步、个人相册、文件查阅、日程安排以及内部交流等方方面面。从这些功能的命名里,就已经能够感受到浓郁的「生产力」味道。

Drive则是其中最为值得大书特书,其既将NAS升级为正儿八经的网盘服务,更是将说其他新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更为完善的生产力解决方案。

顾名思义,Drive就是将NAS打造成一个网盘。其所提供的功能与我们所听说过的、所使用过的网盘服务并无二致。说白了就是将文件资料储存在云端,以方便随时随地查阅、下载与分享。群晖也同样提供Windows、Mac、Linux桌面客户端以及Android和以及iOS的移动端App等,便于本地与云端的双向同步。

有所不同的,是Drive具备更高的安全系数也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