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编辑导语:你会不会发现越来越难以保持精神集中,经常忍不住想拿起手机看看?虽说科技确实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效率,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变差了。如果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现代人的收藏夹里,藏着他全部的野心。
现代的生活是这样的:
当你想和朋友安利一部电影,不再需要从碟片柜里翻找,而是发送一张豆瓣主页的截图,包括剧情、主创和评分等基本信息便一目了然;
当你想翻看曾经旅行的照片,不需要再翻出又大又沉的相册,而是点击照片库、云相册或朋友圈并定位到当时的日期;
当你想去吃一顿大餐,不再需要回忆去过的每一间餐厅,而是打开美食软件浏览曾经的打卡记录和点评内容;
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资料到一分钟前拍摄的照片,一块屏幕就能触及到世界所有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我们的记忆、知识和行为都被外部存储建立起充满条理和逻辑的路径,细密的天网织出存在的表象,信息流像金粉一般洒在波光粼粼的现代性之上,一切皆可按图索骥。这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吗?
一、互联网?不,是个人记忆银行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名年龄在16至55岁之间的调查样本中,有91%的参与者承认对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依赖,并将其作为记忆工具和大脑的延伸。移动电话的普及,“个人记忆银行”成为了互联网的代名词。
你可以在通讯录里存入所有联系人号码,在各大视频平台订阅电视剧更新提醒,在地图里搜索最快的出行路线,用效率软件记录每天的日程安排。节约了记忆成本的电子存储,让大脑有更多的空间去学习技能,思考或处理问题。
但与此同时,大脑对于信息的留存时间就被大大缩短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记性变差了,我们不需要再去记住每一个事项,只需要将它们通通转化为一个动作反射,“看手机”。
毕竟,“认真背诵一篇诗歌”远比“记住所有诗歌文件存放的文件夹名称”要困难得多。
我们一边需要庞大的信息输入,一边又将能够外置的记忆和知识腾挪进互联网空间,大脑变为信息的中转站,一面偷光,一面漏水,久而久之记忆功能便无法保持常态运转。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EvanRisko将这种把认知能量转嫁给外部存储库的方式定义为“认知卸载”。
二、记忆模式与谷歌效应美国心理学家BetsySparrow在年提出一个推论:他认为人们在对待未来可能会用到的信息时,对具体的信息内容记忆效果较差,但是对消息的保存位置却能记得非常清楚,因此他设置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证明。
在其中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在电脑上输入句子,一部分句子会在输入完成后显示“已保存”,另一部分则会显示“已删除”,而后者的句子记忆效果更好;
在另一项实验中,受试者在电脑上输入句子时,会被清楚告知句子被保存在某特定文件夹,结果更多的人记住了文件夹而忘记了句子的具体内容。
研究最后总结道,个体正在与互联网建立起一种交互记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取代了过去个体将信息内化的必须过程,Sparrow将这一现象称为“谷歌效应”。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信息的记忆方式正在发生改变,逐渐从内容记忆转变为位置记忆,以此对抗信息量暴增的社会现实所带来的影响。而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三、信息过载与科技依赖无论是工作或生活,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精神集中,时常忍不住拿起手机处理跳出来的信息推送,因为它会不停地发出提醒声音,打断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年,微软进行了一项关于人们专注时间的长度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人的注意力是12秒,而在15年后下降到了8秒,跟我们经常打趣的“七秒金鱼记忆”相差无几。
太多的信息需要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