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72774.html
本文转自:津云
当刘叔罡参与支援的封控区,从整个小区缩小至3栋居民楼后,他的手机相册中保存下了一条小视频。视频中,刚在小区门口买完菜的居民,真诚地感谢着志愿者们的帮助和坚守。
1月24日夜里,忙碌完手头上暂时的工作,躺在简易床上,刘叔罡再次翻出这条小视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们的坚守和执着是值得的,大家继续加油。”
在这条朋友圈的个点赞和20多条留言中,有志愿者们的相互打气,也有封控居民的认可和感激。刘叔罡说,抗击疫情让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团结在一起,虽然每天工作忙碌、辛苦,但那些支援中收获的新朋友,总会给他带来感动,让人觉得温暖。
志愿者的“生活管家”
1月18日,天津市从市直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再次抽调人支援津南区。
刘叔罡是天津市住建委房管中心党办副主任,当天下午6点多,接到支援津南任务时,他正在加班。他放下电话,赶忙整理好手头上的事物,跟同事交代好,就往家赶去。
“时间比较紧,路上就盘算好要带的东西,打电话告诉我爱人,让她帮我打包行李。”刘叔罡说,在他启程的前两天,单位第一批支援津南的同事已经抵达封控区,开始了工作。从同事们的口中,他多少了解了一些前方情况,“说晚上特别冷,所以从家出来时,我特意套了两条棉裤。”
当天晚上9点左右,包括刘叔罡在内的,名来自市住建委的第二批志愿者,同大部队一起,向津南奔去。
在封控区内,志愿者们要上门服务,存在风险,所以在进入封控小区工作前,专业人员连夜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培训后,同一个封控区的志愿者们,又各自开会明确分工,“一切安排妥当,已经是凌晨两三点钟了。有的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或趴在桌子上睡一下,大家都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那个环境下,没有人喊累叫苦,都是斗志昂扬的。”
1月19日凌晨5点多,刘叔罡和住建委的志愿者们,抵达了辛庄镇阳光波士顿小区,那时,这个22栋居民楼组成的小区还都是封控区。
进入封控区后,志愿者们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很多,比如站岗值守,劝阻封控居民不要外出,保证封控居民的正常生活,运送物资,清运垃圾,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入户核酸采集等工作。
刘叔罡身上的担子还要重一些,他作为机动组成员,有需要时,会随时被叫去为封控居民上门服务;也要协助领队们,保障好每一位志愿者的吃喝拉撒。每天,刘叔罡一睁眼,脑子里就是各种数据:志愿者餐食份,封控楼22栋,每栋楼4个人,88套防护服,副手套……
“我为大家做好保障,他们更能全身心为居民服务。”这一周来,“生活管家”的工作,也让刘叔罡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那些可爱的朋友们——肿着脚站岗的“守楼员”
同一批前来支援的李晓锋和杨帆,都是刘叔罡的新朋友。
1月21日,负责小区1号楼封控的志愿者杨帆,从睡梦中被叫醒,准备集体核酸采样后去守楼站岗。一连几日的疲惫,下楼时,一个没站稳,杨帆崴伤了脚。
“当时脚马上就肿起来了,我看了直着急。”李晓锋说,守楼是比较辛苦的工作,每班岗2个人,6小时倒班制。为了保证封控的居民不出门,无论天气多冷,守楼员们都要站在楼门外或是在居民楼四周巡视。四九天里,大家身上都贴着十几个暖宝宝,身上两件大衣,一前一后的把身子完全裹住,可即便如此,还是会把人冻得够呛。
核酸采样之后,李晓锋劝杨帆休息,换其他人去值守。但好说歹说,杨帆都不同意,仍穿上了“大白”,一瘸一拐地去楼门口值守。
“每个人的任务都很重,他不想给大家拖后腿、添麻烦。”劝不住杨帆,李晓锋赶紧去找刘叔罡帮忙找药。“给杨帆上了药,我们这心里才算踏实了一点。”李晓锋说。
1月23日,阳光波士顿小区的封控范围,由原来的整个小区,变更为1号楼、14号楼、20号楼。封控范围变小,守楼的压力也减小了很多,“现在14个人包一栋楼,每3个小时换一班岗,大家轻松了不少。”李晓峰说,“无论之前,还是现在,有活儿的时候,志愿者们都往前冲,都想自己多干一点,让别人轻松一些,让人感动。”
驻地来了个“理发师”
刘叔罡他们抵达封控区前,被安排驻扎在华远波士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那时,这里是距离他们当时服务的封控区最近的管控区。
张雁斌是华远波士顿小区的居民,为了感谢大家对他们的支援,曾有过美发行业经验的他,再次拿起剪刀,成了志愿者们的专属“理发师”。
“我的工作是保险公司的培训讲师,曾经做过7年美发师,但现在我只把剪发当作志愿服务。”张雁斌说。这半个多月以来,居民们常常在小区群里讨论,这轮疫情,对他们来说近在咫尺,让大家很有感触,“疫情这么近,说实在的,是会有点害怕,但政府调集这么多志愿者来帮我们,我们的生活有秩序,更有保障,我们不担心,也不慌。”
1月22日,华远波士顿小区从管控区变更为防范区。看到小区相对安全,张雁斌开始联系居委会和物业,快过年了,他想给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理理发。
1月23日下午,刘叔罡坐在椅子上,当展开的围布系在脖子上后,他和张雁斌成了朋友。
“来的时候谁也没想着提前去剪头发,所以不少人头发都挺长了。”刘叔罡说,三天来,张雁斌为50多人剪了头发,有时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很辛苦,但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不只是形象上看着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1月25日,刘叔罡在津南抗疫前线的支援工作还在进行着。一周来,他认识的新朋友还有很多,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彼此的心中都能生出倾盖如故的感觉。刘叔罡说,大家都在等着生活回到正轨,相约一起酣畅淋漓,相邀去彼此家中做客……
其实,从支援伊始,刘叔罡就时常会被问到“什么时候回来?”1月22日,天津下了年的第一场雪。早上5点多钟,等待早饭送来的间隙,他在雪地上用脚印踩出了两个爱心,一个里面写了“清零”,另一个写了“回家”。截至记者发稿时,刘叔罡参与支援的社区只有1栋楼仍处于封控状态,他们的支援任务也已经结束,离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津云新闻记者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