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1430.html
“说白了,修复老照片很枯燥,技术含量也不是那么高。”虞凯伊口头禅是“说白了”,一谈起戏曲,三句话必带“说白了”。让圈外人浮想联翩的戏曲舞台,在他看来,同样由人情世故的逻辑组成,百年不变,与当下演艺界无异。
差异最大的,恐怕就是当下粉丝的规模。
修复老照片的工作,年出生的虞凯伊已经默默做了四年。疫情期间,上海京剧院在网络平台上传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盖叫天等旧剧照,名声大噪。网络走红程度出人预料,甚至红到被黑客问津。
“近4年上海京剧院修复老照片1.4万张,其中不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珍贵图像。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为图片传播提供了契机。”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说,2月到5月,京剧院微博从3万粉丝暴涨到10万,老照片引流功不可没。
修复老照片就像练武戏,枯燥却有仪式感
上海京剧院资料室,虞凯伊办公桌紧靠门边。他觉得“守门”座位更好,“空间大,可以同时开着两台27英寸显示屏电脑左右开弓。”苹果电脑用于做视频、音频,Windows系统电脑修复老照片。电脑之间放扫描照片与底片的爱普生扫描仪。虞凯伊拍拍扫描仪,“寿命超过10年了,最近用得特别多,说不定明年要换新款。”
戴上蓝色塑胶手套,虞凯伊从黑色文件夹抽出一张鼓师张森林在莫斯科红场留影的底片扫描,电脑屏幕显现出清晰图片。他翻折起Windows系统电脑现场示范,台式机变成硕大的平板电脑。放大局部后,虞凯伊开始“修补”,毛呢大衣上的磨损白点,截取同样的衣服背景复制粘贴,“不需要像修明星照片那样绞尽脑汁把腿变长、把腰变细、把脸变小。我们的工作更简单,要注意的是修复到脸部时更小心翼翼,靠近眼睛部分的划痕,放着不动。”
修复一张老照片花费时间从10分钟到半个小时,损毁厉害的则需1个小时。
“静下心弄,一个个排查小的脏污点。”虞凯伊自诩坐得住,但每周都有做到快崩溃的时候。每到此时,他会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去京剧院、看叔叔阿姨练功的情形,“修复老照片像武戏练出手,把刀抛到空中接住,再抛再接,每天抛一千遍,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也许十年后才有在舞台上展示一分钟的机会。枯燥,很有仪式感。”虞凯伊总结。
虞凯伊
漫长时间甬道尽头的光亮,来自24卷《周信芳全集》今年完整问世。第23卷舞台图像集、第24卷生活图像集,从张修复后的图片精选出张,“出版社给的时间是两年,实际延长到了四年。”虞凯伊说,比起修复这种体力活,更难的是找照片。
周信芳巡演图册
作为上海京剧院首任院长,周信芳的照片相比同时代沪上名角不算少,但没有北京名角多,“周院长照片留下的不算多。新中国成立后,他常演剧目只有《打渔杀家》等十多部,不少剧照由于历史原因损毁。我常常翻到某个文件夹封套写着周信芳,照片却被抽走了。收集照片像搞情报工作,四处打听。”
每每此时,虞凯伊羡慕北京前辈整理马连良的图片是件乐事,“马连良先生更爱拍照,资料浩瀚,保存得相当完整。”
虞凯伊也有得意之作,马连良年在上海“四十八我”照相馆拍摄的剧目组照,目前只有上京保留原照。虞凯伊修复后将电子版照片发给马连良家人,资源共享。
不过,《周信芳全集》出版了,图片修复整理仍未停止。虞凯伊从抽屉掏出一本上了年头的红色漆皮相册,这是周信芳年7省11市巡演留影,每页整齐贴着30张到35张两寸图片,标注日期。“周院长每天写日记,比如这天去了黄鹤楼,那天去了陕西省博物馆,我们根据照片一一补齐说明。”
虞凯伊
多年来凭相片认人,虞凯伊对沪上京剧演职人员如数家珍:“花脸演员最难认,油彩完全盖住脸,只能凭胖瘦辨认,再看是给哪个角儿配戏。”
年,程砚秋来沪演出,留下一组《锁麟囊》绝版剧照。照片背后写着,但无法确定具体日期。虞凯伊翻故纸堆,找到当时的演出广告,得以确定年5月程砚秋率剧团自南京转赴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出。偶有弄不清楚时,他请教年逾八十的武生演员梁斌,“梁老师年随华东实验京剧团加入新成立的上海京剧院,堪称历史百科书。”
程砚秋
被黑客攻击,原来我们这么红
自从微博大量更新经典老照片,上海京剧院一下成了全国戏曲院团的网红。以往,京剧院新媒体更侧重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