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孩子过有仪式感的生日,这是最好

作者

颜熹

前两天看到一个暖心的视频。

和小伙伴一起过生日,一桌子的菜,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当着好朋友「许愿」,咯咯不停的欢笑声……

「小寿星」许愿的时候,旁边的小女孩还故意「偷听」。小朋友们真是太可爱了。

有网友羡慕地说:

「小朋友的快乐只有小朋友知道。」

「能和小伙伴一起过生日太幸福了。」

「长这么大了,从来没有过一次这么温馨的生日。」

常听一些父母说:我们小时候从来没过过生日,还不是一样长大?小孩子家家的过什么生日……

但是,有没有想过,过生日这件事,也许对大人来说不算什么,在孩子的心目中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孩子想要的不多,就是真实、简单、自在。

当小伙伴纷纷送上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在小孩子的世界里,简直太美好了!

一个住在美国圣路易斯的小姑娘奥黛丽有一天突发奇想,要求办一个「屎粑粑」主题的生日聚会。

面对这个「奇葩」的想法,没想到的是,父母竟然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奥黛丽的爸妈专门准备了「粑粑」气球和「粑粑」蛋糕。

每个邀请到来的客人,都可以享受包裹在「粑粑」蛋糕里的蛋卷和巧克力,还有特制的「粑粑」坐垫。

妈妈瑞贝卡还特意穿上了「粑粑」装,出现在大家面前。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粑粑主题的生日聚会,最重要的是小姑娘特别开心。

妈妈说:「奥黛丽绝对是一个忠于自己的人,我希望她总能拥有现在的信心。」

一场特别的生日派对,相信令到场的每个人都终身难忘。

被父母和朋友的爱围绕的孩子,也从内心感受到自己无比重要。

Tfboys的王俊凯,有一天在采访中被问到:从小到大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他说小的时候有一次过生日,结果自己把生日给忘了,没想到爸妈还记得。而且还给他买了一个蛋糕,他觉得特别的开心。

当王俊凯看到爸妈买的蛋糕后,又觉得蛋糕好小啊。结果爸妈听到了王俊凯的这句话之后,又把他给打了一顿。

哈哈哈,蛮搞笑的。哪怕被打了,他长大后最难忘的,还是一家人过生日的甜蜜时光。

三毛说:「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份完美。回忆中那些重要的时刻,就像印记一样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

有一天我问十岁的女儿,你三岁前还记得哪些事呀?

令我惊讶的是,她记得的都不是「我认为的重要的事」,比如拿了多少奖状,去了哪些旅游胜地度假……

让她一直念念不忘的,其中就包括几次过生日的经历:

有一次一家人爬到山顶,在满天的繁星下,唱生日快乐歌。

还有几次,是在肯德基麦当劳过的生日。

等孩子不知不觉长大后,回头感慨: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几年。每一段经历,都值得长大后细细回味。

多给孩子创造一些难忘的经历,孩子的童年就多一份快乐。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小朋友那么喜欢过生日?

有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相比起大人,孩子更喜欢「仪式感」。

美国哈佛大脑与行为科学家FrancescaGino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

他们邀请一群小朋友试吃小萝卜,并且分成两组。

第一组被要求每次吃小萝卜要遵循一套仪式:先敲击桌子两下,接着打开小萝卜的包装袋,再敲击两下桌子,深呼吸,最后才抓起小萝卜放进嘴巴。

而第二组没有严格的仪式规定,自己爱咋吃就咋吃。

结果发现,第一组吃得越来越多,并且更沉浸于这样的「游戏」。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过生日都是同样的流程:

邀请小朋友,点蜡烛,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吃蛋糕。

小朋友们却乐此不疲。

生日,其实就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感。

韩剧《请回答》里有这样一幕,因为德善的生日和大姐宝拉的生日挨得很近,所以每次她的生日都是借着大姐的生日一起过。

当大姐吹完蜡烛之后,拿去几只蜡烛重新点上,就相当于帮德善过生日了。

德善内心一直十分委屈,不想和姐姐「分享」生日。那天她发飙了:「我是随便对待都无所谓的人吗?」

后来爸爸给她道歉,单独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专门给她庆祝生日。父女俩达成了「和解」。

当生日那一天,所有人为你而来。在这个世界上,你就是最重要的人,别无他人。这样的仪式感,在孩子心中特别重要。

前两天参加一个小朋友的生日聚会。女儿好朋友小丽的妈妈,感叹道:「真羡慕现在的小朋友过生日啊!」说完眼圈有点红。

原来,她的父母从小到大都没有给她过过一次生日。妈妈一直以「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有什么好过的呢?」为借口,反对过生日这件事。

明明家庭条件还可以,妈妈却说过生日要花很多钱,舍不得花钱。

尽管她现在完全有能力给自己办一个生日派对,却无法重拾童年专属的欢乐,

现在的她,对于自己孩子的生日,都会特别重视。

对家庭仪式感的追求,是父母对自己童年缺失的补课,也是给这一代小朋友最好的家庭礼物。

杜伽尔说:

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记忆。

那么,在「过生日」这件事上,父母怎么做才能给孩子创造独一无二的童年经历呢?

1.孩子从4岁起,开始懂得「生日」这回事

孩子越小,对生日越「懵懂」。对小小的他们来说,生日就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玩,或吃一顿可口的食物。

当孩子长大到4岁后,才有意识地知道,每年都会过生日,生日是一年中重要的日子。

长大了的小朋友,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告诉父母想吃生日蛋糕,或希望得到某个玩具,或希望父母带他们到游乐场玩耍等。

一位资深幼儿园老师建议,等孩子四岁以后,父母应该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按照孩子的意愿过自己的生日。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让孩子做「小主人」,参与准备生日派对

曾经参加过闺蜜给孩子办的生日派对,这场家庭聚会小却温馨。

在派对上,闺蜜的女儿一边和小朋友玩,一边端水果,添饮料,组织开展游戏,很有小主人的范儿。

闺蜜说,这场生日活动在十天前就开始准备了。从大人小孩的餐饮准备、到娱乐项目等,她都有意识地让孩子一起参与。

比如一起做布丁这个活动,就是孩子自己在网上搜的教程,然后按照预算买的牛奶、布丁粉和模具。

闺蜜还告诉女儿,在派对进行中,要担当起主人的角色。让自己邀请来的客人玩得、吃得尽兴,照顾好每个人的感受。

办一次生日聚会,放手让孩子当一回「小主人」,孩子的成长速度之快,会让父母惊讶。

3.创造「共同的经历」,比礼物和派对更有意义

山西太原小学生的天价生日宴,曾经上过热搜。

在太原当地,小学生过生日像婚礼现场那样豪华,制作写真、拍摄微电影,甚至用上了无人机……

据统计,一场主题生日派对参加人数在人左右,平均消费5万元。

面对镜头,一名小寿星说出了心里话:「这样的生日,其实不是我想要的,只是爸爸妈妈希望这么过。」

是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让生日宴越办越豪华,越办越变味。

可是,铺张浪费的行为,对价值观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并不是好的示范和榜样。

行为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说:幸福感更多地来自「经历」,而不是「礼物」。

相比起豪华的生日排场、贵重的生日礼物,给孩子一场简短的旅行,或一起做一个蛋糕,种一棵生日树……

幼儿园一个同学的妈妈,她给孩子过生日的时候,会买两个蛋糕。一个在家过生日的时候,和全家人一起吃。另一个和幼儿园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吃。

老师拍下「生日会」的照片发到家长群里,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小寿星。

用心的妈妈,给孩子创造双倍的快乐,是长大后珍藏的回忆。

这些「共同的经历」,比单纯的礼物和派对更有意义。

有人说,有仪式感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每年给孩子过生日,我家的保留节目,就是一起制作「成长相册」。

生日的那一天,全家人一起翻看相簿,回味过去一年发生的大事小事。大家一起笑、一起感动、一起沉思……

相信孩子通过这样的一次次互动,会感受到生日的意义,从而明白成长的意义。

张爱玲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的、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人生几年几十年过去,能被记住的无非就是一些片段。

这些片段连接着某种情感,在我们独自一人的时候,可以常常拿出来回味。

而这样的片段,正是由一个个「亮晶晶、闪着光」的美好的事件组成的呀!

生活中如果有太多的随意,人生也就慢慢失去了意义。

让我们从好好「过生日」做起,用仪式感,来充盈孩子的童年。

-End-

作者:颜熹,多平台签约作者,用阅读、观影和写作,陪你文艺理性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