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我遇见的人都是英雄潇湘晨报

与王燕第一次正式见面,在湖南广电大楼T2区,她的办公室。

王燕刚参加完省委宣传部的一个会议,又冒雨匆匆开车赶回单位赴我的采访之约。一身黑色针织衫、小小的香奈儿耳钉,知性、沉稳、亲切又有气质。

王燕拿出了她的相册,里面有她珍藏多年的采访花絮和照片。一边翻阅一边分享她的主持经历与采访故事,讲述中夹杂着她的人生哲学和共情感悟。

到了饭点,王燕请人送来外卖:骨瓷品锅里盛着鸡汤、清蒸鲈鱼卧在鱼盘、糖醋排骨和虾仁时蔬精致美妙。我纳闷这家外卖的器皿竟如此讲究。她说:“其实平时工作餐也是饭盒提过来,今天想着要招待你就特地叮嘱了下。”这个贴心、细致的举动,一下子便触动了我。

从湖南卫视《新青年》到《新闻中心》,再到《寻情记》,王燕曾与众多精彩的灵魂相遇,也见证过许多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面对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她总是清醒、真挚、温暖。

难怪金庸先生会对她念念不忘,她确实是如黄蓉般聪颖、如程灵素般善良、如小昭般可爱的女生,像个天使。无论世界如何改变,她总是让人相信,心底里最初相信的东西。                  撰文/本报记者储文静

潇湘晨报:在你的众多主持和采访对象中,印象最深、最有特殊意义的是哪一次?

王燕: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主持是金庸先生的论坛。年9月23日,金庸先生应邀参加湖南卫视《新青年》岳麓书院“千年论坛”。在那个年代,直播秀还是比较少见的,岳麓书院又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学府,即使是金庸先生在此讲学也是非常慎重的。所以这场论坛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非常好的控场能力,也要有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对金庸以及现场观众情绪调动的能力。

台里派我担任这次论坛的主持。金庸先生是一位非常谦和、非常低调又非常认真的学者。为了让金庸先生和在场观众能有一种放松的情绪,在直播的时候,我特意在严肃的场合融入了轻松的烟火气,这也让金庸先生很舒适。我是金庸先生的忠实读者,中学阶段我就看完了他的所有作品。为了这次直播,我也特地做了一些功课。所以论坛直播时,我和金庸先生现场的机锋往来还挺有意思挺愉快,我的灵敏的反应和俏皮的点评,都给金庸先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临别时,金庸先生给我在他的作品上签名题词,写的是:“王燕小姐,很高兴在《新青年》节目中做你的助手,金庸。”

八年后,年,湖南台另一档节目再次邀请金庸来湖南。金庸先生一来就跟我们台领导主动问起,“上次主持我的论坛的王燕,还好吗?那个小姑娘很有灵气。”在金庸先生的主动点名和邀约下,我再一次成为了金庸先生此次湖南之行的向导,我陪同他参观了时务学堂和贾谊故居,又在贾谊故居为他做了专访。这段美好的缘分,一直是我美好的回忆。

潇湘晨报:《新青年》是你的第一档主持节目,那时你还非常年轻,而你对话的人都是在各种领域非常非常牛的大咖,你怎么面对他们?

王燕:那时的我确实很年轻。而我们每次面对的人物都是中国政治经济界的大人物。比如当时中国首富刘永好、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网易创始人丁磊、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等。说实话,作为主持人,压力确实很大。这些人物有的是作为节目嘉宾,被请到演播厅来,和我们一起做论坛,做一档节目。也有很多时候,是临时的、“霸王硬上弓”般的采访,这就需要我们能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要有比较好的亲和力、共情能力,能够瞬间组织好问题,能够观察领会采访对象,那就必须提前做很多功课。

我记得我采访柳传志,就是把他堵在他下榻的酒店的大堂里。一般在这种没有预约和准备的情况下,嘉宾并不会愿意说太多,所以需要我们快速地用令他感兴趣的话题开场,而且中途需要不断观察和领会对方的表现,时刻转换话题和调整节奏,看是否能让他放松下来。果然,我们就这样坐在酒店大堂里,一聊就聊了2个多小时。这期节目做成了专访。

潇湘晨报: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你,是年宋楚瑜先生回湘,我们所有记者都在黄花机场的到达厅里等待。当时你也在,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你手里拿着一个“我是王燕”的KT板,当时你为什么会拿这么一个姓名牌去接机呢?

王燕(笑):这确实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宋楚瑜先生回湘在当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新闻事件,很多媒体都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我们湖南卫视也是希望能对他进行一个专访,但宋先生的日程很紧张,根本不能安排这么多的采访接待。在宋楚瑜先生到达长沙的前几天,我们对他进行了一次电话语音采访,当时宋楚瑜在台湾的演播室,我跟他连线,告诉他我是他家乡电视台的主持人,我叫王燕。几天后,他即将来到长沙,我希望能给他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于是,我一早就准备了一个KT板,上面写了“我是王燕”四个字,在机场到达厅等他。之前我一直是把KT板放在背后,等他慢慢走近的时候,突然就举了起来。果然,他注意到了,还朝我走了过来。他对我说:“你就是王燕吧,你是那天电话采访我的记者吧?”我当场就向他提出专访请求,不过他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后来那几天,我每天都在记者群中间,而且每次坐车一定坐离他最近的位置,没想到还真的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给了我们半小时专访时间,就在芙蓉华天大酒店的总统套房里,我还记得当时我进去的时候,他正在练书法,他给人的感觉是很儒雅,很谦和。

潇湘晨报:在主持了《新青年》、担任了湖南新闻中心出镜记者之后,你开始主持《寻情记》栏目,这是一档风格完全不同的节目,你怎么看待这档节目呢?

王燕:在主持《寻情记》时,我经历了很多人生离合,见证了很多离奇的人间故事。

我印象最深、最离奇的一个故事,是有一对双胞胎姐妹,从小分别送给了不同的人抱养。长大之后,她们总听身边的熟人说看到有人跟自己一模一样。后来,双胞胎的姐姐就一路去打听,找到了妹妹。由于妹妹并不知晓自己是被抱养的,所以觉得这事莫名其妙,也不怎么配合。后来姐姐就找到《寻情记》栏目去做妹妹的工作,妹妹经过劝解终于同意采血做亲子鉴定,并来到了演播厅。

在演播厅看到DNA报告的那一刻,我亲眼看到那位妹妹的表情,前一刻还是嫌弃,然后是震惊,再到柔和,再到姐妹两人抱头痛哭。我也跟着她们哭。我们做过很多寻亲的节目,但很多都不是真正的亲人。而这一对是在茫茫人海中,自然联系上的血亲,那一刻感受到了血脉亲情的神奇力量。她们的血脉之情是上天赋予的,从她们一出生的那一刻就等待被唤醒。

我在《寻情记》这档节目里还见过很多不离不弃的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见过愿意不顾一切奉献自己,为孩子捐肝捐肾的父母;见过一辈子留在乡村为孩子讲课的因公致残的乡村教师;见过不求回报、数十次解救落水儿童的渔民兄弟。他们丰富了我对生活的认识,丰富了我对人生、人性的了解。

潇湘晨报:你以前做的都是政经节目,接触的也都是成功人士,而《寻情记》遇到的都是相对草根的处于生活底层的人,你怎么看待这两类人?

王燕:两类节目让我接触到两个极端的人群,前者是被大众知晓、崇拜的成功人士,而后者一样拥有着毫不逊色的幸福人生。他们丰富了我对生活的认识,加强了我对成功的定义,也丰富了我的主持体验。这两种人,都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生活的英雄,没有任何分别,我对他们的尊重也没有任何分别,甚至后者更让人动容,因为与那些一直处于顺境中的人相比,在逆境中让自己变得优秀或者幸福是一件更加艰难的事情。

潇湘晨报:你与观众的交流总是温暖而治愈,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燕:我想一个优秀主持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哲学观,价值观相近才能引起共鸣。对于谈话类的主持人来说,接触的人多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见解、资源的不一样,知识价值观的层次也不一样,而主持人需要非常丰富的知识的储备,能够与他们共鸣。

另外,主持人需要共情能力,这种共情能力并不是情商,而是与人感同身受的能力,能够瞬间get到对方的情绪和情感。

此外,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提问的方式、口气不一样,嘉宾接受到的气息不一样,他的呈现反应也会不一样。

王燕:金话筒的背后

“现在我们是在京珠高速星沙收费站的上空,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从来没有看过湖南是这样的景象。我们现在飞行的仍然是在京珠高速马家河收费站的上方,从我们今天的飞行来看,这一段车辆滞留的现象是最为严重的,因为滞留的车辆大概已经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几夜。……”

年1月,我国大部分南方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极端天气,连续20多天的低温暴雪天气,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在京港澳高速(原京珠高速)湖南段,4万台车被堵,10万多人被困旅途。一位柔弱的女记者登上直升飞机,冒着刺骨的寒风沿着京珠高速上空进行现场采访,为大家带来直击一线的现场新闻报道《空中直击京珠高速救援》。

这位女记者,就是湖南电视台主持人王燕。低空飞行的直升飞机上,王燕跟地面的滞留人员打着招呼。一段细致、精确、温暖的现场即兴口播,使王燕赢得了次年播音主持界最高奖项——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播新闻不是在演播室里念稿子,而是真真切切地联系着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

《新青年》:“试镜时腿肚子紧张到痉挛”

在美女如云的电视台,王燕并不是学历背景最显赫、个性最张扬的那一个。王燕的第一学历并不算高,上世纪90年初,王燕拿到了当时那个年代很热门的中专文凭,专业是啤酒酿造。可是,她不想酿啤酒,她想当主持人。年,她考入湖南广播电视学校播音主持专业,开始了她追求梦想的道路。

年8月,王燕从湖南省广播电视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电视台新闻中心《3·15广角》栏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开始了电视生涯。

年,湖南电视台上星播出,并正式定名为湖南卫视。年,王燕迎来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新青年》栏目的主持视镜。20多年过去,王燕依然记得当时试镜的场景:“当时主持人出场是从一个徐徐打开的屏风里走出来的,这个屏风留在我记忆里唯一的印象就是它打开前,我腿肚子上一阵阵微微的紧张的痉挛。”

她做到了。年9月22日,《新青年》开播,王燕正式成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颇高,主题内容、谈话逻辑、临场反映、语言表达、舞台形象等等都很重要。王燕的青春靓丽、机智亲切、优雅文秀,让节目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时代的气息。

年,王燕脱产学习英语,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完成了本科教育、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及文学硕士学位,现在王燕继续在湖南师范大学伦理研究所攻读博士。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让王燕变得更加睿智、敏锐和成熟。

新闻主播:“每次外出采访都会特别来劲”

离开《新青年》调回新闻中心的王燕开始从谈话节目转向了新闻节目。新闻中心直播频频,给主持人提供了演播室提词器之外的很多机会。工作中,领导们发现王燕每次出去采访就特别来劲,于是有意识地将她安排在现场一线。

其后,在卫视新闻中心的每一场直播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十六大潇湘纪行》《十七大特别报道》王燕是总主持人;年的大型直播《宋楚瑜返湘46小时》中,王燕作为随队记者全程被安排在一线报道;《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王燕是前方演播室主持人、《突围冰雪线抗冰救灾报道》王燕是航拍出镜记者。抗冰报道中王燕在直升飞机上采写的新闻《空中直击京珠高速救援》为她收获了大量的美誉和荣誉,成为她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高点。

年,王燕成为《湖南新闻联播》栏目的主播。作为湖南规格最高的一档政经类新闻节目,能够担任此栏目的主播,王燕实现了她以前在广播电视学校的终极梦想。

《寻情记》:记录普通人的情感传奇

年初,王燕被湖南经视选为《寻情记》栏目的主持人。这是一档非常草根的节目,采访的对象是生活中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说的也是家长里短的百姓故事。一下子从严肃的政经类访谈和新闻节目转型到民生节目,对王燕来说,是个人主持业务的一大挑战。

面对节目中出现的各种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王燕时而伤感落泪,时而欢喜笑颜,时而柔语相劝,时而愤起怒斥当事人。当年在《新青年》栏目中爱笑、灿烂的小姑娘成为平易近人、温暖亲和、接地气的家庭调解员和知心姐姐。

在喧嚣的电视娱乐潮流中,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注定会有点孤独。在新闻战线二十余年,日复一日的常规报道,王燕和她的同事,几乎全年无休,随时待命,说走就走,连续作战。

今天的王燕,已是一位全国著名的明星主持人。在略显浮躁的电视圈,她知性而温暖的主持风格,真诚亲切的人品显得格外稀缺和珍贵。镜头前优雅谦和,镜头外笃定坚毅,王燕一步一个脚印,用努力和执着一点点地释放出对事业的渴望和激情,用辛勤和付出换回了观众的认可和尊重。

撰文/本报记者储文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