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即将来临,又到了火车票、飞机票抢不上的时节,因为全国人民都面临一个共同的主题:回家。
年纪越大,过年就越想回家。
陪伴父母家人,开始从被动的、到习惯性的、再到主动的。
但我们争取到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是否就拥有了跟家人相处的质量呢?
肯定不是。那该怎么办?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和HR及教育界大咖陈玲玲姐聊天,我们谈到如何提升组织能力,如何提升员工凝聚力。
玲玲姐谈了一个方法,让我印象深刻,便是:打造员工在组织中的峰值体验。
何为峰值体验?
比如小朋友去游乐园玩过山车,那就是一个峰值体验。为了这个体验,小朋友可以忍受烈日下的漫长排队。
峰值体验可以给人带来持久的幸福感,可以让人忘记过程中的其他痛苦。
我们回忆过往,很多念念不忘的甜蜜记忆,其实都是人生的峰值体验,比如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而玲玲姐说,这些归纳起来,一共可分为四个时刻:认知时刻、欣喜时刻、荣耀时刻、联结时刻。
认知时刻:比如学渣突然开窍,变成学霸;
欣喜时刻:比如赚的第一笔钱,给父母买按摩仪器;
荣耀时刻:比如站在万人瞩目的讲台,获得荣誉;
联结时刻:比如和朋友彻夜长谈,心心相印
受此启发,我决定在春节期间,尝试用四个峰值体验法,让短短的春节假期,可以有一年的时间,来回味。
针对认知时刻
父母是最想了解子女的人。除了私家侦探和热恋情人,恐怕没有人会那么强烈而持久的想了解你的一切。
我早年离家求学,18岁以后就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过了,几十年来,明显的能感受到和父母感情的疏离。虽然每周都会视频电话,虽然有几年也住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心和心的距离还是渐行渐远。
因为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
每次父亲都想更多的了解我的事业发展,但从年我开始从事互联网,在父亲那里我就一直是修电脑的。
每次母亲都想了解我的日常起居,但我又很烦于聊这些琐事。
所以,今年春节,我决定好好跟父母聊天:
每天单独跟父亲遛弯,遛弯的时候聊我的一切。同时也去了解父亲的想法、他现在觉得最快乐的事儿、他想要做的事情。每天帮母亲在厨房干点活,单独陪母亲去超市买东西,过程中聊我现在的生活日常,聊我的一天都是怎么过的,聊我的孩子们的有趣的事儿。同时也去倾听母亲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父亲的抱怨(本文已屏蔽父母)。
单独相处,深入沟通,主动呈现,认真倾听。
让彼此开启相互的认知之门,打造认知时刻。
针对欣喜时刻
提前准备了给父母的礼物,感觉一定会让父母欣喜:
电子相册:把一个装满全家上万张照片的电子相册送给父母,里面有孩子们成长的每个时刻,让父母独自在家的时候,也能时时刻刻看到我们的样子,也有在一起的欣喜感受。扫地机器人:家里房间面积比较大,母亲每天清扫会很不方便。扫地机器人可以直接接替这些粗重的劳动,而且让父母有跟当下科技时代的联结感。想想教父母怎么用扫地机器人那个场景,都会觉得满满的幸福。拍全家福,镶上镜框,挂起来。我十多年前婚礼的易拉宝,父母一直都保留着,并且挂在家里的老房子里。可见这些仪式感,在父母心中意义重大。所以每年拍全家福挂起来,也是打造一个有传统的仪式感的活动。教父母亲禅修打坐。退休在家,不缺的是时间,把这个时间用在身心的调养上,定会长命百岁,家和人兴。(去年教老爷子磕大头,居然后来磕上瘾了)。
针对荣耀时刻
这个挺难。
跟好友春燕聊天的时候,她出主意说:让孩子们买个奖状,写上“年度最佳爷爷奖”“年度最佳奶奶奖”,然后举行一个颁奖仪式,老人家一定会觉得特别荣耀,会挂起来,会发朋友圈炫耀。
我赞春燕真是一个智多星,她说,只要把对客户的用心放在父母身上,没有搞不定的。
就这么办!
针对联结时刻
联结时刻,我定义的就是要“在一起”。
一起放烟花;
一起包饺子;
一起去泡澡;
一起打麻将;
一起打扑克;
一起玩桌游;
……
要真的身和心都在一起。
所以春节期间,如果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请不要打电话给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136.html